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高质量小说大明锦绣》,由网络作家“岁月神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叫做《大明锦绣》,是作者“岁月神偷”写的小说,主角是朱允熥朱元璋。本书精彩片段:洪武皇帝老迈,怕年轻的孙子,镇不住手下的大将,大开杀戒。先是朱允熥的舅老爷蓝玉,然后是他的舅舅们,在然后顺藤摸瓜。他们这些看起来会成为日后建文帝麻烦的人,都被纷纷杀掉。“但是现在,我来了,你们这些人,都不用死!”“而且,以后我会带着你们,建立更大的功勋!”脑中想着,朱允熥迈步走向学堂。中书舍人......
《高质量小说大明锦绣》精彩片段
五月的阳光温暖明媚,鸟语花香让人沉醉。
“呼!呼!”
朱允熥在花园中,疲惫的呼出两口气。
这具身体有够废柴,细胳膊细腿就跟没发育好似的,一点力量都没有。
早上起来,做了一套波比核心力量之后,全身的肌肉没一处不疼的。
这可不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将强健筋骨。
一个男人,如果一点雄性的气概都没有。
那不是娘炮了吗?
就算后世那些分不出男女的小鲜肉,私下里也要去健身房的。
而且以后,自己若真是登上那个位子,作为大明的第二代君王,肯定要御驾亲征,有一副强健的体魄,才能胜任最艰难的工作。
想到此处,朱允熥强忍着肌肉的酸麻,在院子中打起军体拳来。
葬礼已经过去几天,尽管身上还穿着浅色的衣服,但是生活已经步入正轨。
未来,从强身健体开始。
“三哥在练武吗?”
朱允熥身后的房间中,两个妹妹,宁儿和秀儿趴着窗户,看着拳拳有风的朱允熥,对门口站立的太监王八耻说道。
王八耻回头笑笑,“奴婢也看不出来,就觉得殿下练的威武。”
从东陵回来当天,朱允熥就把两个同父异母的幼妹,接到了东宫自己住所的旁边,照看起来。
这两个丫头和他一样,都是没娘的孩子。
至于那两个幼弟,人家有亲妈,亲哥,用不着他。
“三哥威武呀!”
最小的秀儿在窗户上摆手,朱允熥笑着打完。
随后伺候的太监上前,帮朱允熥重新更衣。
今天,是要去大学堂读书的日子。
记忆中那个顽劣的少年朱允熥,一到读书的时候就脑子疼。总想着办法溜号,可是现在的朱允熥却知道,读书是他表现的机会,也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镜子中是典型的大明衣冠。
四爪金龙亲王服饰,头上黑色的纱帽,白色的领子和袖口,腰间是纯白色的玉带,脚底厚底的朝靴。
因为在孝期内,腰间不能挂玉佩荷包等饰品。
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朱允熥满意的笑笑,也算是翩翩少年吧。
而且这身装扮,也比辫子马褂僵尸服强太多。
想到此处,朱允熥又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笑笑。
“我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得到这个身份,那我就有责任,把这个古老的国家,带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再不会有吃不饱的农民造反,也再不会有闭关锁国。驰骋在海上的利炮坚船,飘扬的一定是我华夏的风帆!”
“再也不会有不平等条约,堂堂中华要让四方来贺。吾国吾种,吾礼吾言将会传遍世界!”
“殿下!”看着镜子中穿着亲王袍服的王八耻忽然哽咽道,“要是娘娘在.......”
他口中的 娘娘,绝对不会是吕氏。而是朱允熥已经故去的,太子朱标的正妃,常遇春的女儿,常氏。
打朱允熥在襁褓中,王八耻就在身边伺候。
虽然他是个低微的太监,可是心里也把朱允熥和王妃当成了自己的依靠。
这几日朱允熥不再顽劣,不再刻薄,他心中满是欣喜。
三爷,终于长大了!
朱允熥回手,在王八耻刻意低下的肩膀上拍拍。
“有心了!”
简单三个字,顿时又让王八耻热泪盈眶。
随后,朱允熥回头,对着窗户上 两个妹妹笑笑。
“三哥去上学了,你们好好在家!”
说完,带着宫人出门而去。
门外,是一顶无顶的软轿。
几个身材强健的太监跪在那里,边上还有几个侍卫。
“请吴王殿下上轿!”一带刀侍卫躬身说道。
“又不是七老八十,坐它干啥?”朱允熥笑笑,“咱们走路去!”
“是!”带刀侍卫躬身行礼,挥手让太监们让开。
朱允熥背着手大步在前,后面六个穿着飞鱼锦袍的侍卫,按着刀柄跟在身后。
“三哥好威风呀!”
身后的门里,两个小丫头满眼小星星。
不只是这两个小丫头,初春的早上,宫里很多宫人正在打扫宫院。
见亲王服饰的朱允熥挺直了腰板,大步流星的走来,顿时眼中都是满眼惊艳。
宫里的皇子皇孙公主们出门,都是坐着软轿。
看着是很富贵,可是却少了些天家的威风。
现在这位吴王殿下,身边没有太监,而是带着几个身材高大的带刀侍卫,虎虎生威而来 ,说不出的威风。
应天府的紫禁城,就是后世北京紫禁城的原版。
高高的宫墙,红墙金瓦,美轮美奂。正值五月初春,鼻中都是百花盛开的芬芳。
朱允熥大步在前,身后六个侍卫在后,脚步铿锵有力充满了男性的雄姿。
“殿下,这边!”带头的带刀侍卫微微躬身,带朱允熥跨过高高的门坎,前面不远就是挨着东宫的读书地,皇明朱家大学堂。
看这个带刀侍卫有些面熟,朱允熥笑问,“看你面熟,但一时想不起来了!”
“末将傅让!”带刀侍卫恭敬地说道。
“颍国公的公子,怪不得看着仪表堂堂,英姿勃发!”朱允熥笑道。
好话人人爱听,傅让俊朗的脸上露出笑容。
傅让,颍国公傅友德三子,为洪武皇帝亲军。
“老国公这几天还好吗?送葬那天,我看他身子有些不爽利!”朱允熥边走边问。
“多谢殿下挂怀,家父无恙!”
“别这么说,他们那辈人跟着皇爷爷南征北战,死人堆里打滚,身上都是陈年旧伤。”朱允熥继续说道,“如今也都上了岁数,身子的事不能马虎大意。”
说着,朱允熥顿了顿,“他们那代人都不拿身体当回事,但是我们做晚辈的,要知道惦记。东宫还有一些上好的补药,回头找个时间,你去我那拿。”
颍国公傅友德,也是淮西勋贵的一员。朱允熥的外公常遇春生前,除了徐达之外,和他最为交好。
傅友德也还当过太子朱标的骑术老师,从 根子上说,正是朱允熥这一系的人。
傅让心中感激,出声道,“臣,代家父谢过殿下!”
朱允熥的脚步停下,回头笑道,“谢啥,咱们都自己人!”
傅让先是一愣,随后明白 朱允熥话中的含义。
俊朗的脸上,又露出憨厚的微笑。
大学堂到了,侍卫们在门前停下,朱允熥孤身进去。
进去的刹那回头再望,傅让在门口躬身行礼。
朱允熥的心中生出几分酸楚。
现在是洪武二十五年,再过两年,洪武二十七年,傅家父子都会死在宫中。
洪武皇帝老迈,怕年轻的孙子,镇不住手下的大将,大开杀戒。
先是朱允熥的舅老爷蓝玉,然后是他的舅舅们,在然后顺藤摸瓜。
他们这些看起来会成为日后建文帝麻烦的人,都被纷纷杀掉。
“但是现在,我来了,你们这些人,都不用死!”
“而且,以后我会带着你们,建立更大的 功勋!”
脑中想着,朱允熥迈步走向学堂。
中书舍人刘三吾,正带着三个翰林学士,在堂前迎接即将到来的皇子皇孙。
记忆中的名字跃然而出。
刘三吾身边,身材矮小但是眼神锐利的是黄子澄。
还有一位长须飘飘,脸色方正的翰林是齐泰。
最后一位,穿着布衣儒服,板着脸的是谁?
朱允熥想起来了,这时皇帝为了教导皇孙,特意刚刚召回中枢的翰林学士,方孝孺。
“呵!”朱允熥心中笑了一声,“日后撺掇建文削藩的人,都全了!”
“不过,我可不会听你们的撺掇!”
(感谢大家支持,惶恐之至,会努力的用作品回报大家)
(很多书友搞不懂朱允熥这个人物,我顺便科普一下。朱允熥是朱标的嫡次子,生母是常遇春的女儿。朱允炆是朱标的庶子,排行二,在朱标嫡长子去世后,成为庶长子,生母是吕氏。)
~~~~~~~~
“皇爷爷,喝碗粥吧!“
寝宫之中,朱允熥捧着一碗喷香粘稠,泛着光泽的粥笑道。
又是几天过去了,朱元璋的气色越发的好起来,老头不但彻底不咳嗽了,面色也红润了,还能时常出门走几圈。
这些天中,朱允熥直接就睡在了朱元璋的寝宫外面,衣不解带的照看。无论是朝中大臣,还是朱元璋那些后宫的妃子们,都是交口赞叹。
白天,朱允熥外寝宫外接见臣子,处理政务,朱元璋不时的出言提点。
晚上,爷俩说会笑话,再各自睡下。
朱元璋嫌弃的看看粥,在龙床上皱眉道,”天天都是这玩意,能不能换换?“
”您现在身子还没好利索呢,太医说了不能吃太油,要清淡!“朱允熥吹了口气,喂朱元璋。
”不吃,一点味儿都没有!“朱元璋扭头,”起码给点咸菜呀!“
老小孩老小孩,朱元璋此刻就跟普通人家闹情绪的老人家没啥两样。
朱允熥无奈,对外面道,”拿进来吧!“
外面的宫人低着头,小心的把咸菜送进来,然后再低头出去。
这些宫人对朱允熥心中都是感激,皇帝脾气不好,尤其这几年更加暴躁。寝宫之中,不知多少宫人因为侍奉不力,直接被杖死。
这些天有吴王在这里,老皇爷心情高兴,宫人们也不用提心吊胆。
”普天之下,就没听说过哪个皇帝喜欢吃咸菜的!“朱允熥笑着,把切成细丝,用香油芝麻醋酱油拌过的芥菜丝,放在水里泡泡。
”普天之下,哪个皇帝像你爷爷我出身这么低,咸菜咋了?咸菜是好东西!“说着,朱元璋忽然大声叫道,”大孙,你干啥呢?那咸菜泡水里,香油都泡下去了,味道都没啦!“
朱元璋这样,不禁让朱允熥想起上一世,自己那个在病床上闹着要喝酒的爷爷。
把咸菜在粥里拌了拌,用勺子送过去,”香油太油腻,现在也要少吃。老爷子,您听话,吃吧!“
朱元璋皱眉把食物咽下,随后又笑起来,”他娘的,咱这一辈子没人敢管咱,到老了被孙子管上啦,哈哈!“
”再过些年,就是孙儿和您的重孙子,重孙女一块管你!“朱允熥继续喂着,笑道。
朱元璋微微一怔,随后大笑,”你小子现在媳妇都没有了,还说给咱生重孙子?“说着,上下看了朱允熥两眼,”是个爷们了,胡茬子都出来了。爷爷呀,该给你说媳妇喽!“
”那您给孙儿好好挑挑!“朱允熥笑道。
”你说,想要啥样的?“一说孙儿的婚事,朱元璋来了精神,笑道。
“娶妻娶贤!”朱允熥继续喂着他,“孙儿不想要啥国色天香,就想要一个心性像祖母和母亲那样的,会过日子,性子和善,大大方方的。”
朱元璋点点头,这话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后宫不少好看的嫔妃,可是在他眼里,媳妇必须是会过日子,会疼人,里里外外一把好手的女人。
就此时,黄狗儿过来禀报,”陛下,户部尚书傅友文,侍郎吴之玉等求见!“
”传!“朱元璋摆摆手。
顷刻之后,掌管大明财政的尚书和侍郎,还有度支司郎中等官员进来。
”臣等参见陛下!“
”臣等参见吴王殿下!“
”起来吧!“朱允熥放下碗,笑道,”给他们赐座!”
“谢殿下!”
随后宫人搬来小圆凳,大臣们挨着半边屁股坐下。
此时的君臣,似乎没有几百年后的大清那样,动辄万万岁,再不就臣该死之类的。
爷俩说要在街上吃蒸饺的话音落下,边上跟着的大内侍卫廖家哥俩给旁边一个眼神。
几个外围的侍卫快步朝摊子走去,冲着那些正在吃喝的食客们一亮腰里锦衣卫的虎头腰牌,嘴里笑呵呵的吐出一个字。
“走!”
顿时,几张摊子清了出来。
这年月,谁能惹得起锦衣卫呀。
随后,一群侍卫假装成百姓,往小马扎上一坐,围成一个圆形,中间要保护的地方,空了起来。
朱允熥扶着朱元璋走过来,“爷爷,您坐!”
“咱还没七老八十呢,不用总扶着,快叫菜,饿了!”朱元璋笑道。
“驴肉蒸饺两屉!”朱允熥挨着他坐下,对小贩喊,“一屉多少个?”
“客官一屉十二个,保您吃的饱!”小贩笑着端来两屉热气腾腾的蒸饺放在小桌子上,“酱油醋在这儿,你老想要花椒油,额外给一个钱!”
“拿来!”朱允熥大手一挥,不差钱。
朱元璋看看饺子问道,“我说,多少钱一屉?”
小贩拿来花椒油,倒在小碗里,笑道,“老爷子,咱这便宜,一屉十五个钱!”
“这还便宜?”朱元璋瞪眼道,“拳头大的包子才一个钱!”
“爷爷!”朱允熥心中好笑,对他说道,“饺子比包子精贵一点,卖的自然贵些!”
若不是穿越到这个世界,谁能知道朱元璋褪去帝王的光环之后,私下里竟然是这个可爱的模样。
不过也不稀奇,只有这样的帝王,才能做到从心里关爱民生,真诚的对百姓好。
“嘶!香!”朱元璋不管烫,直接扔嘴里大口的吃了起来,“蒜,来两瓣儿蒜!”
说着,又对朱允熥笑道,“你奶奶活着的时候,有次给咱擀面条吃。你说吃面是不是要就蒜,可是因为咱吃了蒜,大臣们上了折子。说啥身为人君,吃蒜有失体面!”
“不理那些书呆子!”朱允熥给朱元璋剥蒜,笑道,“吃面不吃蒜,味道少一半!”
“哈!”朱元璋大笑,“是这个理儿!”
爷俩埋头吃了起来,这驴肉蒸饺的味道还真不错。饺子皮是上好的白面,吃着筋道弹牙。肉馅是一个个饱满带着汤汁的肉蛋子,咬一口爆汁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小葱的香气。
“爷爷,您喝豆腐脑还是鸭血汤?”朱允熥吃的有些口干,问道。
朱元璋抬头,看看边上的鸭血摊子,刚想开口。随后目光看到豆腐脑摊子上,一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正在卖力的忙活着。
两个孩子一大一小,一男一女,小闺女乖乖的在木桶里洗碗,大点的男孩帮着自己的母亲,在摊子上给客人盛着豆腐脑。
“豆腐脑吧!”朱元璋改口道,“咸口的阿!”
“两碗豆腐脑,咸的!”朱允熥喊道。
此时的大明都城是天下的中心,有着五湖四海的百姓定居在这里。所以食物口味上,无论是南北都能兼顾到。
豆腐脑分甜的,也分咸的。
其实两种都好吃,但要是朱允熥选,他还是选择甜的。
不是口味问题,而是生活习惯问题。
豆腐摊子的妇人见是个老人带着孙子要豆腐脑,赶紧亲手勺了两碗,然后加上黑色的木耳黄色的黄花菜,酱油汤汁一淋,端了上来。
白嫩如玉,颤颤巍巍的豆腐脑,一勺子下去视觉上赏心悦目,味觉上更是让人食欲大开。
这世界上好吃的东西很多,可越是贴近百姓的味道,才越是最真实的味道。
历史上下五千年,多少王公贵族的精美的菜谱遗失在岁月的长河里。唯有普通人的食物,一代代传承,养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好吃!”朱元璋点头笑道,“嫩,滑!”
“多少钱?”朱允熥笑道。
那妇人在围裙上擦擦手,笑道,“三个钱!”
朱允熥从荷包里掏出三枚簇新的洪武通宝递过去,妇人笑呵呵的收了。
随后到一边,继续忙活起来。
“那个.....闺女!”
朱元璋这个岁数,叫这妇人一声闺女,挑不出毛病。
“您老有事儿?“妇人笑道,手上还在忙活。
“买卖咋样?”朱元璋一边吃豆腐脑一边问。
“托洪武老皇爷的福儿,如今市面太平,风调雨顺的,买卖好。卖一天豆腐,足够一家人嚼谷儿!”妇人笑着回道。
顿时,朱元璋的脸上就跟喝了二两蜜似的,别提多甜了。
他随口一问,就是百姓称赞,这样的话在他耳朵里,可比什么大臣们的奏折顺眼多了,也可信多了。
“爷爷!”朱允熥小声说道,“百姓心中有杆秤!”
“这话说的好!”朱元璋点点头,“别人说好都是假的,百姓说好才是真的!”
接着,朱元璋又对那妇人问道,“摆摊子做买卖,没有官差欺负你们吧?”
这时代虽然没有城管,但是衙门的官差管得宽。小商小贩的,也绕不开他们,更惹不起。
妇人还没说话,那卖蒸饺的汉子大笑道,“有洪武老皇爷在,谁敢给咱们百姓眼色看,谁敢欺负咱们?”
朱元璋顿时又是咧嘴大笑,得意且骄傲。
大明的天下,官还是在民之上,百姓还是得听官府的。
但是朱元璋曾昭告天下,凡有不平者,百姓可以进京告状,沿途官府不但不能拦着,还得好吃好喝供着。
紫禁城门口的阙,就是给百姓使用,击鼓鸣冤的。
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官府还是欺负百姓。可这天子脚下,官差们对百姓都和善许多。
朱允熥见老爷子笑得高兴,有心再让他高兴高兴。
便对卖蒸饺的汉子说道,“听你这么说,你们很爱戴老皇爷呀!”
“那是!”卖蒸饺的汉子收着别桌上的碗筷笑道,“老皇爷打进应天府那年,俺八岁。大军进城那天,我爹让娘抱着我躲进了地窖里。”
说着,那汉子又给旁人装了一份饺子,继续说道,“小哥儿你岁数小,没见过兵荒马乱的乱世。那年月,谁管老百姓死活呀,大兵进城就他妈一个字儿,抢!”
“抢粮食,抢钱,抢女人!”汉子摇头道,“抢了你还是好的,惹恼了他们,直接一刀宰了。你找谁说理去?”
“可是洪武老皇爷不一样!”汉子吐沫横飞的说着,“进城之后安民告示写着,凡有敢抢劫百姓,骚扰百姓的,砍脑袋!老皇爷的大军那真是秋毫无犯,硬是没抢百姓一文钱!”
“当时街面上那些老夫子都说,什么是王师呀?这就是王师呀!我还记得当时的教书先生说了,就冲这爱民的心,得天下的也一定是朱大帅!”
朱允熥听了,对朱元璋竖起大拇指,“爷爷,英雄!”
“呵呵!”朱元璋笑起来,“啥英雄,咱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哪忍心糟蹋穷人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得到了民心,大明得到了人心。
一顿饭,老爷子吃得极为高兴。
吃饱喝足一抹嘴站起来,“回吧,家里还一堆事儿呢?”
“您不等等,看看今天邮票卖了多少钱?”
“不等了,明儿有朝会,户部会报上来!”朱元璋背着手。
“老爷子您慢走!”
“老爷子常来呀!”
小贩们,在身后说着热情的客套话。
朱元璋笑笑,“赏他们!”
廖镛低头,从口袋里掏出两个十两重的元宝,过去。
卖豆腐脑的妇人一个,卖蒸饺的汉子一个。
俩人拿着银元宝都愣了,好似做梦一样。
“这可使不得!”
“这也太多了!”
半晌两人回神,拼命的摆手。想喊,可是朱家爷俩已经走远。
“拿着吧!”廖镛笑道,“皇爷赏的!”
“皇爷?”
小贩们惊呼一声随后明白了。
“老皇爷吃了我的豆腐脑?”卖够豆腐脑的妇人眼睛一白,昏了。
卖蒸饺的捧着元宝直接跪下,当当磕头。
“老皇爷,小人谢您的赏!”
~~~~~
阳光落在身上,暖的发痒。
朱元璋边走边笑,“大孙呀,你说的对,百姓心中有杆秤!史书可以造假,人心做不得假哟!”
说着,对朱允熥正色道,“记着,到啥时候,都别忘了,咱朱家也是穷人出身,不能干那些背祖忘宗,缺德冒烟的事儿!”
朱允熥肃容,“孙儿记住了!”
“你是个心善的孩子,咱信得过!”朱元璋笑笑,“明儿有大朝会,你站在咱身边。”
大朝会,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
届时,吴王朱允熥要站在朱元璋的身边。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在百官面前,正式露面!”
朱允熥想道。
--
作者有话说:
五二九零九八一五二,读者交流群,企鹅群。
打出去,简单三个字,却让所有人勃然变色。
几个翰林学士,脸色大变。
那些皇子皇孙,差点拍手叫好。
而窗外的朱元璋,眼神中满是欣赏的笑意。
“孙儿看了些闲书!”朱允熥对朱元璋笑道,“上面说南方的安南,暹罗,真腊等国一年四季如春,地广人稀稻米三熟,还有数不清的江河可以提供鱼虾,树上都长着果子,当地人几乎不务农都不用挨饿。”
说着,朱允熥笑笑,“还有那个今日朝贡来的琉球国,那块地方最适合种着甘蔗,盛产蔗糖,如今大明兵强马壮何不占了那些地方,慢慢的移民工过去.......”
“殿下!”刘三吾忽然正色道,“国之大,好战必亡!”
“殿下,中华物华天宝,何须那些蛮夷之地!”
“殿下,切忌乱言,不见隋炀帝前车之鉴乎!”
“殿下,百姓怎能轻离故土?小心民变!”
朱允熥说过的打出去,不言而喻,就是要打下这地方并且占领。
他这番充满了侵略性的言论,在翰林学士们的耳中,简直是不务正业,劳民伤财,好大喜功。
此时,一直没说话的朱允炆也开口了。
一副兄长的派头说道,“三弟,胡闹什么?这些藩国,都是皇祖父亲自定下的不征之国!”
你一个五十万大军都打不过你叔叔几万人的军事白痴,就别跟着说话了!
朱允熥心中腹诽,淡淡地回道,“皇爷爷说不征之国,是为安抚藩国之心,当时大明根基未稳,才那么说!”
“将来我大明人口越来越多,还有每年那么多的囚徒,与其让他们挨饿,与其管着他们,不如给他们兵器,让他们去 那些所谓的蛮夷之地。”
“又不用朝廷出动大军,几十年之后,推行汉字汉语,那块地方不就变成我大明的领土了吗?”
后世大音帝国就是这么干的,什么西兰花,袋鼠国不都是如此吗?
朱允熥理直气壮,“再说,藩国哪有郡县好?既然他们仰慕中华,文化礼节也都是取自中华,还分什么藩呀?直接郡县!”
说着,看看屋里的皇子皇孙们,“若是怕镇不住,以后可以分封宗室子弟........”
“吴王殿下!”刘三吾已是怒发冲冠,直接冲进屋里,朗声道,“中华内圣外王,不能刀兵加于藩国,大国要有大国的威仪和礼节。你.....殿下,这番话要是让藩国知道,如何看待大明,如何看待陛下,如何看待殿下?”
“好啦,好啦!”朱元璋在窗外摆手,笑道,“小孩无心之言,计较那么多干啥?”说着,笑容收敛,环视一周,“今日吴王这些话,一个字也不许传出去,听见没有?”
“臣等遵旨!”
今日朱允熥又是改税,又是要给藩国设置郡县,实乃骇人听闻之言。
朱元璋不许别人传出去,就是对朱允熥的爱护。
但是,别人不认可朱允熥的话,朱元璋却是认可。
他武人出身,世间真理都在刀把子上,真要是信了那些所谓的翰林学士的言论,他现在就不是皇帝,而是乖乖种地呢。
说不征之国,是为了稳定边疆,而不是真让着那些什么蛮夷小国。
不打不是不想打,而是鞭长莫及,财政负担太大。
要是能像蒙古人那样,把天下能看见的土地都打下来,建立一个日不落的大明帝国,朱元璋一万个愿意。
学堂里鸦雀无声,朱元璋看看天色,“继续读书吧!”说着,转头就走,却又再次转身,“老三,中午和咱一块吃饭!”
“孙儿遵旨!”朱允熥笑道。
窗外,皇帝走远,刘三吾对方孝孺说道,“吴王殿下聪慧不凡,于国家大事见解独特,但是善于弄险,喜欢刀兵,以后还要多多留心,不能让吴王误入歧途!”
说着,他已是忧心忡忡。
皇帝对吴王殿下的喜爱溢于言表,再加上立皇孙之事,如果大位真的给了吴王。
那,一个喜欢侵略的帝王,会把这个国家带往何处呢?
往回走的朱元璋,心中却是另一种想法。
刚才,朱允熥带给他的震撼,久久不能散去。
这孩子对于国事有着深刻的见解,对于国家的未来有着独到的眼光。
尤其关于土地那些话,说进了他的心里。
至于朱允熥所说占了那些藩国,在他心里根本不是事儿。
而且从孙子的口中,他似乎看到了一条大明江山万年的永固之路,一条历朝历代都没有走过的路。
他虽然是平民帝王,却如何不知道那些蛮夷之地物产丰富?
现在中原所种的稻种,都是那些小国传来的优质稻种。
江南之地一年两熟就是粮仓,真要是占几个一年三熟的地方,百姓还用挨饿吗?
况且孙儿所说的不用朝廷动用大军,步步蚕食的想法很对。
那么多囚徒,那么多罪犯,还有无地的百姓发过去,先建立军垦,然后慢慢推广,再派些地方官!
当官的不好弄!
朱元璋边走边沉思,那些书呆子生怕死在蛮夷之地,让他们去云南广西当官都跟杀了他们似的,藩国.....
等等,朱元璋想到了什么,走着走着忽然笑了。
以后那些贪官可以不用杀了,不如废物利用,发配蛮夷之地替朝廷教化四方,牧守城池多好。
想着,朱元璋忽然笑出声。
边上的侍卫们对视一眼,纷纷诧异。
自从太子没了,皇爷很多天没笑过了。
不只如此,皇爷有很多年,没这么高兴的笑过了。
~~~~~
上午书读完了,翰林学士们布置了今天的功课,宣布散课。
下午则是皇子皇孙们喜闻乐见的骑马射箭,还有摔跤搏击。
皇明朱家武功起家,朱元璋自然不肯让儿孙变成四肢不勤的病秧子。
翰林们刚走,几个比朱允熥还小的小王爷顿时围了上来。
沈王朱模双眼发亮,“熥哥儿,那蛮夷之地真有你说那么好?一年三熟,人不干活都饿不死?”
其他几个小王爷的眼中,也闪烁着浓浓的求知欲。
朱允熥脑中忽然有了一个主意。
朱元璋分封诸王在边关的想法是好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皇帝坐镇在中央,兄弟子侄在外打仗。
但是再好的想法到了后来,也会走样。
有明一代,中后期那些藩王都成了猪了,圈起来在封地养的,鱼肉百姓的猪。他们是荣华富贵了,天下最好的土地都封给了他们,可是却苦了百姓。
明末时期的农民造反,杀一个藩王够十几万大军吃一年。
与其让这些藩王祸害中原百姓,那将来如果自己能当政,还不如把他们远远打发了,分封到所谓的藩国去。
“那是自然!”朱允熥笑道,“我在书本上看,那些当地的蕃人住在草房里都不干活,睡醒了随便找棵树踹两脚,就有果子落下来,吃饱了他们接着睡,睡醒了接着吃!”
“那不成猪啦?”唐王朱桱纳闷道。
“光吃果子也不成呀,不吃肉?”郢王朱栋也说道。
“肉到真不怎么吃,那些人长的很小!”说着,朱允熥在胸口比划比划,“他们的个头,也就到这!”
“哈哈哈!”诸位小王爷咧嘴傻乐。
朱允熥忽然压低了声音,“那边不但有饿不死人的农作物,还盛产犀牛角,象牙,珍珠宝石,还有黄金!”
“啊!”瞬间,几个小王爷眼神睁大。
“他们都不会用,你说放他们手里不是浪费了吗?”朱允熥继续引导着这些小王爷的思路。
“要是给咱们就好了!”沈王朱模喃喃道。
“人家能给吗?”最小的唐王说道。
“不给还不好办!”朱允熥笑道,“抢呀!”
朱元璋不只是人生赢家,可以用一个更牛叉叉的词来形容,位面之子。
他还是小兵的时候,因为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又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能力,被当时的造反头子郭子兴看重了。
郭子兴的想法是,你小子有前途,老子要把闺女嫁给你。
马皇后虽然是郭子兴的养女,但是马皇后他爹和郭子兴可是磕头过命的把兄弟,而且郭子兴的军中很多马姑娘老爹的袍泽旧将。
从那以后朱元璋有了一个好媳妇,也有了一个好老丈人。
从那以后,朱元璋起飞了。
家乡那些儿时的乡亲伙伴纷纷来投,那些人也都是泥腿子,可是一到了朱重八的麾下爆发出巨大的,令大元铁骑惊骇的战斗能力。
徐达,汤和,周德兴,耿君用等等等等。这些这人跟他南征北战,一次次的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一次次的帮助朱重八战胜强敌。
他是既有好媳妇,又有好兄弟。
媳妇是贤内助,无怨无悔的操劳家庭,生儿育女,甚至在后来他做大被老丈人视为威胁的时候,出面化解。
而在老丈人死后,媳妇还帮他娶了自己的小妹妹,顺利接管了老丈人生前的一切力量。
不但如此,因为朱重八少年家中剧变,导致成年的男丁就他一人,后来加上他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他们朱家也就剩下这三个男人。
为了朱家的子孙昌盛,马皇后在辛勤持家,养育自己的儿女,养育那些他们收养的义子的同时,还为朱重八广纳妻妾。
娶妻娶贤,纳妾纳色。只要是美人,朱元璋就划拉到家里。
郭惠妃后身边,几个站在床边小心和皇帝说话的妃子们,虽然也都四十多岁了,可容颜依旧有几分美丽。
除了这些人,朱元璋还有一个让全天下男人都羡慕的能力。
超强的生育能力!
朱元璋一生,截止到现在,儿子二十六个,女儿十四个,中间还有几个夭折的。
四十多个儿女,试问一下,古往今来哪个皇帝能生这么多?
而且终其一生,朱元璋和儿子们,没有像其他朝代那样父子猜忌反目,儿子们兄弟明争暗斗的事。
“你们几个书读得怎么样?”
朱元璋看着几个小屁孩藩王,板着脸说道,几个藩王瑟瑟发抖,眼神一直往朱允熥这边飘。
“过几天咱去学堂问问,你们几个再不学好,少不得一顿打!”朱元璋哼了一声。
“那个.......父皇!”沈王朱模脑子比较活泛,开口说道,“这些日子熥哥儿不在学堂里,儿子们惦记,所以课业上有些疏忽了!”
随口找个理由之后,看看朱元璋的脸色,鼓起勇气显摆他细细胳膊上的二头肌,“不过儿子最近武艺可没落下,您瞧瞧儿子现在能拉开大弓了!”
这几个都是幼子,也是老来子,朱元璋心中疼爱但是面上不表露,这年月讲究的是抱孙不抱子,老子见着儿子直接上脚才是常态。
“练武是好事,可是读书也是大事,大明也用不着你们打仗!”朱元璋随后说道。
站在母亲身后的唐王朱桱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父皇,以后儿子要去打仗!”
朱桱的母亲贤妃吓了一跳,下意识的伸手就去制止儿子。
“你别管!”朱元璋呵斥贤妃一声,“你过来告诉咱,你要去打谁呀?”
“谁不服,就揍谁?”朱桱早就被朱允熥带坏了,扬着拳头,满眼都是光,“番邦不服,揍他。漠北不服,揍他。把他们的金子银子,粮食牛羊,全抢过来!”
年岁稍小的郢王朱栋也跟着喊,“儿子也去,抢他们!”可能是刚刚换牙,这孩子说话还有些漏风。
男人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有匪气,就是那种只能老子欺负你,不许你还手的匪气。几个儿子天真的言语,让朱元璋咧嘴大笑起来。
儿子们有想法,总比没想法要好,他朱元璋的儿子,只能是狼不能是狗。
“儿臣.....也去!”撒完尿的朱楠见气氛热烈,也跟着凑热闹。
“你还穿开裆裤呢,你去能干啥?”朱元璋由衷的大笑。
老皇帝,很多年没有这么高兴过了。瞬间,似乎病痛都没有了。
“儿臣......”朱楠咬着手指头想了半天,“儿臣,尿他一床!”
“哈哈哈!”朱元璋笑得前仰后合。
寝宫中的贵妃们,和公主们也都捂着嘴笑了起来。
“你们几个!又是打又是抢地?跟谁学地?”朱元璋笑问。
“熥哥儿!”沈王一指偷着乐的朱允熥,“他说的,儿子们与其做个混吃等死的藩王。不如为大明开疆拓土,把能占的地方都占了。”
说着,沈王两眼冒光,“熥哥儿说了,日月所照之地,皆为大明之土。什么是大国,大国就是看谁不顺眼,抡起大嘴巴就抽他!”
“胡闹!”朱元璋笑着对朱允熥说道,“以后不许再教你几个王叔不着调的玩意儿,你都是当监国的人了!”
“是,孙儿记住了!”
几个孩子这么一闹腾,寝宫中连日来的压抑去除不少。
郭惠妃看看朱允熥点头微笑,“熥哥儿都是大人了!”说着,似乎有些怅然,“当年你生下来的时候,才那么点儿!”
朱允熥是太子的嫡子,当年出生的时候,根本没用宫里的嬷嬷,马皇后和郭惠妃一手包办的。
而且这些年,朱允熥母亲去世之后,后宫中郭惠妃对他依旧很慈爱,每逢年节生辰,都会有赏赐给他。
“孩儿这些年,有赖娘娘眷顾。”朱允熥行礼道,“孩儿还没说过谢字呢!”
说完,拜了下去。
“快起来,一家人说啥两家话!”郭惠妃笑道,“要说谢,本宫还要谢你呢!孩子!”
朱允熥瞬间明白了,上个月他上了请朱元璋恩准天下藩王回京祝寿的奏折,并且用邮政之法让朱元璋同意了。郭惠妃说所的谢字,就在这上头。
当娘的哪有不想儿子的,他三个儿子都是千里之外,没有圣旨不得回京。她已经老了,见一面少一面的岁数。朱允熥这个得到皇帝认同并许可的提议,她如何能不感激。
曾经楚王的母亲胡妃触怒了皇帝,直接被杖杀。
楚王千里来京,哭吐血了,才得到胡妃生前的衣冠,带回封地安葬。
“孩儿平日有些疏忽了,您也是孩儿的祖母,往后娘娘不嫌弃,孩儿常去您老那请安!”朱允熥笑道。
“好好,盼着你来呢!”郭惠妃慈祥的笑道。
“你们在边上嘀咕啥呢?”朱元璋笑道,“多少天没这个热闹了,黄狗儿!”
“奴婢在!”
“传膳!”说着,朱元璋从床上站起来,朱允熥赶紧去扶。
“大孙呀!”朱元璋笑道。
“在!”
“今儿这么热闹,咱是不是得喝两口?”
朱允熥苦笑,“皇爷爷,喝两口可以,但是只能两口!”
祖孙二人一问一答,脸上都是笑容。
边上的妃子们却啧啧称奇,尤其是郭惠妃等人。
他们和朱元璋过了一辈子,何时见过朱元璋这么好说话过?
朱元璋膝下儿女四十多人,孙辈的几百人,除了太子外,他给过谁笑脸?
看看朱允熥那张和已故太子有几分相似的容貌,再想想监国这个头衔,几个人懂了。以后这宫里的主人,怕是就要落在吴王的头上了。
随后,膳食上来。
皇帝吃饭不是圆桌儿,而是分餐制的方桌,妃子们和小王爷们公主们,规规矩矩的坐在桌子前准备吃饭。
今日的膳食比往日精致许多,朱允熥刚刚给朱元璋满上酒。
就看到黄狗儿拿着一封奏折站在门口,要往里进。
“这老阉狗,总是莫名其妙的出现!”
朱允熥放下酒壶走过去,阴着脸,“皇爷爷正要吃饭呢,何事?”
黄狗儿讨好的笑笑,“殿下,云南的折子?”
云南?朱允熥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拿过来,顿时愣住了。
朱元璋的养子,西平侯沐英,因为太子去世受不了打击,病了两个多月之后,去世了。(沐英的爵位死前都是侯!)
“这是怎么话说的!”
朱允熥看看里面,正微笑和家人用膳的朱元璋,心里长叹。
随后,他慢慢的走过去。
“皇爷爷!”
朱元璋端起酒杯,“嗯!”
“云南,沐英伯父,走了!”
“嗯?”朱元璋手一抖,酒洒了一半,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同时,刚才还欢声笑语宫中,因为皇帝的脸色顿时鸦雀无声。
“英儿走了?”朱元璋满脸悲戚。
“皇爷爷,您保重啊!”朱允熥知道,对于朱元璋而言,这将又是一个打击。
一口气,喝干杯里的酒。
“传旨!”朱元璋开口道,“让英儿回京安葬,封黔宁王,侑享太庙!”
说完,看着朱允熥,“大孙,英儿的后事,咱交给你,办风光些!”
“哎!”朱允熥答应。
朱元璋欣慰的点点头,问了这句话之后,他心中有些忐忑,生怕自己中意的未来储君,说出什么让人不寒而栗的话。
“对,对!”朱元璋笑道,“你奶奶活着时候常说,家和万事兴!”
说到这,朱元璋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对朱允熥小声问道,“咱再问你,假如,假如你当了皇帝。万一,咱是说万一,你那些叔叔们惹怒了你,忤逆你,或者干脆大逆不道了,你咋弄?”
心中微微有些激动,但是朱允熥的手继续按捏着老爷子的双腿,抬头笑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们如果有罪,朝廷自然会论罪。真是要是大逆不道了,就削去爵位圈禁,他们的爵位选其贤能的子孙继承!”
“好好!”朱元璋又连连点头。
“皇爷爷!”朱允熥的手慢慢停下,对着老爷子一笑,“如果真有那天,孙儿的手上,不会沾咱们朱家人的血!”
“好孙子!”朱元璋的大手,抚摸着朱允熥的头顶。
可是朱允熥的心中却是一声叹息,老爷子哪里都好,就是人老了对儿孙放不下。那些他没在意的儿孙也就罢了,可是那些从小长在他身边的,已经成年的藩王们,却是他心里的牵挂。
以朱元璋之雄才伟略,不可能看不出九边藩王对于中央的威胁,但是他下不去手。在他去世之后,留给后人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再往后的几百年岁月中,大明的藩王们已经失去了最初保家卫国的初衷,成为了鱼肉百姓的蛀虫。
爷孙俩在寝宫中小声说话的时候,门外传来些许脚步。
“陛下,贵妃娘娘来了!”黄狗儿禀报道。
朱允熥赶紧站起来,到殿外迎接。
刚刚走出去,就见几位端庄的妇人,带着皇子公主们,浩浩荡荡而来。
当先一位,五十年纪,微微有些发福,面容端庄又带着慈祥的笑容。
记忆中,关于宫中要紧的人物,朱允熥早就复习了一遍。
此时不敢大意,恭敬的跪倒,拜道,“孙儿参见惠妃娘娘!参见贵妃娘娘!”
朱允熥是皇帝的嫡孙,在宫中除了皇帝和吕氏之外,这些朱元璋的妻子们也都是他的长辈。虽说有些身份低的的嫔妃不敢在皇孙面前托大,但是这个贵妃,朱允熥却不得不敬。
尤其是这惠妃娘娘,惠妃姓郭,乃是已故马皇后的的幼妹,马皇后虽然是郭家的养女,当时和这个小妹如同亲姐妹一样。
郭家,就是当初带朱元璋起家的郭子兴家。郭子兴不但把干女儿亲女儿都嫁给了他,郭子兴死后,朱元璋还继承了他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遗产,才能迅速发展壮大。
“熥哥儿,起来吧!”郭惠妃是个好性的人,见到晚辈都是笑。
马秀英去世后她执掌六宫,她的出身让众妃子不敢不敬,同时她自己子嗣众多,蜀王,代王,谷王都是她所出。
同时朱允熥又和其他几名贵妃见礼,和那些小屁孩王爷们见礼,本来空旷的奉安殿,因为一下多出这么多人,顿时热闹起来。
孩子们一来,朱元璋尽管还是板着脸,但是眼神中有了笑意。尤其是张美人所生的最小的公主,正是牙牙学语粉嘟嘟的年纪,还有穿着开裆裤的,皇二十六子朱楠。
果真如他自己所说,一见朱元璋瞪眼,咧嘴不敢哭,可是下面却哗啦啦的尿了一地。
这小子还不知廉耻,尿就尿吧,臭毛病不小,非往趴在地上擦地的太监脸上呲。
朱元璋刚想发怒,只见他回头奶声奶气的说了一句,“父皇,儿臣原来一见您.....就尿裤子.....后来熥哥儿说,男人要尿得高,尿得远....不能尿在自己的裤子里!”
朱元璋转怒为笑,“臭小子!”
看到这一幕,朱允熥心里只能说出四个字。
人生赢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