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落秋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夜不收:拓跋寇后续

夜不收:拓跋寇后续

好在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就要西去,不能不立下储君,京都城三方角力,颇有风云搅动之势。你既然身处京都城,自然逃不脱这皇储之争。乾始三年,病重的拓跋昊驾崩,依据遗诏,其弟拓跋晟继承国主位,京都城一时满城愕然。但你却有些理解国主,国主的两位子嗣在军中都有极大权力,且呈分庭抗礼之势,选择任何一位继承大统,另一位都有可能在军中生乱,到时便有可能是自家内战的结果。且北境毕竟没有父死子继的传统,选胞弟为国主,既能以北境传统作为由头,又能避免二子相争,取一个平衡。新国主拓跋晟手里没有军权,本身就是一个傀儡,在两个儿子中起缓冲作用,且拓跋昊与拓跋晟立约,在拓跋晟死后,需传位给拓跋昊的儿子,并且直接将拓跋昊的两个儿子都立为太子,这是写在遗诏里,天下人一起见证的。至于是哪个儿子...

主角:拓跋部拓跋石   更新:2025-02-03 00:2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拓跋部拓跋石的其他类型小说《夜不收:拓跋寇后续》,由网络作家“好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就要西去,不能不立下储君,京都城三方角力,颇有风云搅动之势。你既然身处京都城,自然逃不脱这皇储之争。乾始三年,病重的拓跋昊驾崩,依据遗诏,其弟拓跋晟继承国主位,京都城一时满城愕然。但你却有些理解国主,国主的两位子嗣在军中都有极大权力,且呈分庭抗礼之势,选择任何一位继承大统,另一位都有可能在军中生乱,到时便有可能是自家内战的结果。且北境毕竟没有父死子继的传统,选胞弟为国主,既能以北境传统作为由头,又能避免二子相争,取一个平衡。新国主拓跋晟手里没有军权,本身就是一个傀儡,在两个儿子中起缓冲作用,且拓跋昊与拓跋晟立约,在拓跋晟死后,需传位给拓跋昊的儿子,并且直接将拓跋昊的两个儿子都立为太子,这是写在遗诏里,天下人一起见证的。至于是哪个儿子...

《夜不收:拓跋寇后续》精彩片段

就要西去,不能不立下储君,京都城三方角力,颇有风云搅动之势。

你既然身处京都城,自然逃不脱这皇储之争。

乾始三年,病重的拓跋昊驾崩,依据遗诏,其弟拓跋晟继承国主位,京都城一时满城愕然。

但你却有些理解国主,国主的两位子嗣在军中都有极大权力,且呈分庭抗礼之势,选择任何一位继承大统,另一位都有可能在军中生乱,到时便有可能是自家内战的结果。且北境毕竟没有父死子继的传统,选胞弟为国主,既能以北境传统作为由头,又能避免二子相争,取一个平衡。

新国主拓跋晟手里没有军权,本身就是一个傀儡,在两个儿子中起缓冲作用,且拓跋昊与拓跋晟立约,在拓跋晟死后,需传位给拓跋昊的儿子,并且直接将拓跋昊的两个儿子都立为太子,这是写在遗诏里,天下人一起见证的。

至于是哪个儿子,到时候就看二者的军功了,而军功去哪取,自然是不必多说。国主是有大智慧的,这一举措,算是将内里的矛盾引导向外。

一时间,南下的呼声在京都城甚嚣尘上。

..

“将军,国主有请。”

面前的太监俯首说道。

你厌恶地皱起眉头,南离制度固然有可取之处,但这些糟粕却也不少,一个男人整得不男不女,凭白耗了一个从军的好材料。

你强忍厌恶,随面前的太监入宫,在庭院的凉亭见到了那位新国主。

“寇将军,近日可安好?”拓跋晟起身相迎,“兄长病逝,朕委实悲痛,前些日子几乎不能自持,直到今日才稍微好些,便一刻不敢懈怠地召见你们这些国家栋梁,请教国家大策。”

你拱手应答:“臣一介武夫,只晓得打仗,实在不懂什么国家大策。”

“寇将军此言差矣,朕初登大宝,政事军事还得仰仗寇将军诸位国家柱石。”拓跋晟笑着说道。

拓跋晟此人大概也是不甘作为傀儡,手中无权,便想招揽些军中将帅充实羽翼,只是他根本不明
拓跋部首领拓跋昊焚薪祭天,称帝建国,国号“大齐”。

(二)

正朔十五年,北境武士攻入南离京都,南离国主江桓上吊自杀。

次年,太子南逃,于应天府登基,改元乾始,北齐国主拓跋昊下令军队分东西二线,东线军扫荡京都周围,镇压南离残余反抗;西线军追索乾始帝江珣,务必彻底覆灭离国。

你率领的中线军依令应该南下与胞弟拓跋准的西线军汇合,一起进逼南逃的离军,追杀乾始帝江珣。但中原富庶,你手下的拓跋武士沉溺于周围富贵,一时间军中普遍不愿继续南下。

“将军,东线部营的那些狗崽子可狠了,咱们这会儿要是不多抢点,回过头来可就不剩什么了。弟兄们也不是不愿听军令,就是想让您宽限一日,大军再休整一天,陛下的军令不是要咱们在五月前赶去邬裕城与西线军汇合吗?这才四月二十一日,九天时间,如何会赶不到邬裕城?定不会失期误了军令的。”手下的队将对你拱手说道。

这个人你有印象,三年前就是他杀红了眼,要对孩童下手,这个人你本不想用,但对方委实英勇,次次都冲杀在前,挣了不少军功,已经升为队将。这些年你四处征伐,升任一方主帅,也不再是当初只晓得冲锋的军汉了,明白不能凭喜恶用人,同时也要顾及手下兵士的军心。

对方说得在理,邬裕城离这儿不远,最多五日便可赶到,大军修整一日耽误不了什么事,而且将士们辛苦奋战,不就是为了中原的富庶吗?

你稍一思索,便点头说道:“好,就休整一日,明日再出发前往邬裕城。”

兵士们欢呼散去,是日夜,京都城各处悲鸣不止。

一日后,你依约开拨大军,疾行四日,要同西线的胞弟汇合,却在第五日清晨听到前方的斥候折身回报:“将军,前方出现大量我军溃兵,据溃兵言语,这几日西线军紧逼离军,死咬不放,离军被撵得一直往南,却在昨日黄昏时分倏地转身冲阵。大概是等到了南面的援军,离军人数突破十
。你明白,虽然经历过几次清洗,但城内、都统府内的夜不收并没有扫除干净,这次必然是都统府内的夜不收探子在作祟。

你一边将情况上报给大太子,一边组织封城,想隔绝内外,阻止夜不收将行军方略传递出去。

大太子如你所预料的一般,雷霆震怒,命你在大军开拨前务必找出都统府内的所有探子,并且告知了一个令你十分讶异的消息:国主拓跋晟不甘大权旁落、任人摆布,秘密设立暗探机构——典签府,刺入朝廷不同部门,侵蚀权柄;据被俘虏的典签府探子所说,都统府内也有典签府的探子。

你没想到自己以为固若金汤的都统府居然漏洞百出,愕然之余,心里也是一阵怒火升腾。

三月十五日一早,你召集都统府所有文书官和后勤官进行军议,包括你的侄子拓跋涉川,以及专职负责缉拿夜不收的慕容不归。

宇文正、裴子野、孟知己、箫兰藏四人是文书官,负责抄录文书,文书泄露他们有很大嫌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官独孤忍冬调度后勤军资,他第一时间知晓行军动态,推断出行军方略不算难事;执勤官慕容不归多年来负责城内夜不收的清洗,如今居然出现这样大的纰漏,由不得人不怀疑。

你当着众人的面,宣布京都自今日起封城,直到四日后(即三月二十日)大军开拨,任何人都不许离开都统府,并且直言都统府内有夜不收,在大军开拨前,一定要将所有夜不收找出来,阻止行军方略的泄露。

众人俱皆震动,面面相觑。

你一共有四天的时间找出在场的夜不收,当然也必须找出可能会对你作出阻挠的典签府探子。军国大事临到跟前,你需要对都统府再来一次大清洗了——当然,这种事对你来说,并不陌生。

现在,你决定从一天前的命案入手。

万之众,西线军不过三万,被离军一冲就溃了,拓跋准将军被离军阵斩,西线军溃败北逃。”

斥候话还没说完,你便感觉胸口仿佛捱了一锤,一时间头晕目眩,差点要坠下马来。

南离虽然京都被破,但毕竟是国土广阔的大国,南方驻扎的军队不少,自己的职责原本就是要及时与西线军汇合,以防离国的军队反攻的,急迫的军情之下,可笑自己先前居然还平白耽误了一日。

战事是昨日黄昏发生的,要是自己没有听从那个队将“全军休整一日”的谗言,而是一刻不停地赶来,一定可以在战事发生前和弟弟率领的西线军汇合,届时自己四万军,弟弟三万军,加起来有七万之众。而离军向来羸弱,自己七万军就算不能击败对方,也足以自保。

你悔恨之际,却是怒发冲冠,转头看向身侧一脸愕然的队将,猛地拔出刀来,一刀将对方砍翻在地。

“都是你!若非你的谗言,我弟弟就不会死!西线军就不会溃败!”

话音刚落,就见周围军将愕然南望,你提刀循着其他人的视线向南边看过去,只见远处天地之间乌泱泱的一片,俱是北齐溃兵。

这是拓跋武士进入中原后,第一次大败。

(三)

乾始二年,离国流亡朝廷辗转南阳、建康诸地,于临安定都,在淮河南岸屯兵十万,抵抗北齐。

西线军骤败,北齐进军受阻,损失惨重,且北齐必须消化中原,镇压各地离人的起义,加上国主拓跋昊早年征战染下顽疾,必须静养,因此北齐也暂缓南下计划,选择休养生息。

你作为功臣回到京都城,在京都城见到了弟弟拓跋准的遗子——拓跋涉川。拓跋准英年早逝,只有这么一个幼子,而你因为早年征战,腰上也落下了病根,无法生育,便索性收养侄儿,将他当亲儿子对待。

由于兵灾,京都城几乎沦为一座空城,拓跋昊采纳降服的中原地
—毕竟是嫡长子,毕竟有卓越的军功伴身,在朝堂又有离人扶助,大太子逐渐掌握了主动权,二太子在与大太子的争斗中渐渐不支。

乾始十三年,大太子夺得军队的军事指挥权,力排众议,敲定南下事宜,你作为大太子一派,自然也是紧随其后,亦步亦趋。

你明白,大太子既然夺来军事指挥权,并且决定南下攻打南离,就是要一举殄灭离国,携军功迫使国主退位禅让。

他等不到国主驾崩后再即位了,他现在就要君临天下!

而你,也将随他彻底埋葬离国,同时葬送北境千代万代的苦难!

再也不必听到山鬼的呜咽。

再也不必见到寒夜入雪原的悲影。

..

乾始十三年三月三日,你面见大太子拓跋弘,与其敲定大致的行军方略。

乾始十三年三月四日至九日,你与侄儿在内的诸位军将商讨详细的行军方略,大太子居中列席。

三月十日,行军方略制定完成,你将行军方略分西中东三部分,分别交予宇文正、柳白须、孟知己三人抄录。

三月十二日,所有文书抄录完毕,柳白须、宇文正、孟知己三人将文书原稿分别存库保管,然后将其余抄录好的文书收拢,盖上虎符印章,分发给驻守各地的军将,命诸军将依军令分三线汇集整军。

三月十四日一早,柳白须被下人发现死于家中,中线文书原稿失窃,朝堂震动。

柳白须作为都统府掌文书图籍的总管,是都统府的二号人物,朝廷排得上号的重臣,且作为先国主的心腹,其人甚至在皇位的继嗣上都能说得上话,你知道大太子设想登基之时,就由柳白须来草拟诏书。

而这样的人物,居然在这种时候被人暗杀,实在是对朝廷权威的莫大羞辱,你心中震怒,令侄儿拓跋涉川负责此事,务必找出真凶。

文书虽然失窃,而且有被离军知晓的风险,但如今军令已经下达,抄录好的文书也被传令官散发给各地驻军长官,再更改军令已经来不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