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北方那片广袤无垠但土质相对贫瘠的旱田区域,司农寺则大力推广一种改良的农具。这种农具以铁为原料,坚固耐用且设计精巧。它能够更加深入地翻松土地,让土壤更好地吸收阳光与雨水的滋养,同时,在播种与收割的过程中,也大大提高了效率。农民们握着这些崭新的农具,脸上露出了质朴而欣慰的笑容,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李肃想象着北方旱田的变化,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期待与憧憬,仿佛已经看到了北方大地在新的耕种方式下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随着这些农业改革措施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实施,大齐的农田犹如被注入了一股神奇的力量,产量开始逐渐稳步提高。原本空瘪的谷仓,如今渐渐被饱满的粮食所填满。百姓们的餐桌上,开始出现了更多的食物,生活也有了初步的改善。村庄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多了起来,老人们脸上的皱纹似乎也被这丰收的喜悦所抚平。李肃站在皇宫的高台上,望着远方的田野,脸上露出了难得的轻松神情,那神情仿佛是一位辛勤耕耘的农夫看到了自己劳作后的丰收景象。
然而,李肃的目光并未仅仅局限于这片田野之上。他转过身,面容重新变得严肃而冷峻,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稳定与繁荣,离不开一个高效廉洁、忠诚勤勉的官场体系。彼时的大齐官场,犹如一潭被污染的湖水,贪污腐败之风盛行,无能之辈充斥其中,政令不畅,百姓怨声载道。若要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一场大规模的官场整顿风暴已然在所难免。
李肃紧抿双唇,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在朝堂上宣告:“今大齐官场,贪腐成风,庸碌者众,朕欲立新规,整饬吏治。”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位权臣上前试探:“陛下,官场积弊已久,改革恐触动多方利益,还请缓行。” 李肃目光如炬,直视权臣:“朕岂不知其中艰难?然若任其继续,大齐将亡。朕为天子,当为天下先,岂因艰难而退缩?” 说罢,他命人宣读新的官员考核制度。
这一制度犹如一张严密的大网,将每一位官员的言行举止、政绩功绩都纳入其中,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量。无论是位居高位的朝廷重臣,还是身处基层的地方小吏,都无法逃脱这一制度的约束与监督。
对于那些贪污腐败、徇私舞弊之徒,以及那些碌碌无为、昏庸无能之辈,李肃毫不留情地挥舞起了惩处的利剑。他端坐在龙椅之上,表情冷峻,眼神如刀,宣判着这些官员的罪行。他们有的被削去官职,沦为庶民,在众人的唾弃与鄙夷中度过余生;有的则被绳之以法,接受法律的严惩,以儆效尤。一时间,官场之上人人自危,原本嚣张跋扈的不良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
而在大力整肃官场的同时,李肃亦深知人才乃治国之关键。他微微抬起头,目光中闪烁着睿智与豁达,在朝堂上明言:“朕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不论出身贵贱,有能者皆可担大任。” 随后,他亲自审阅众多官员的履历与政绩,与大臣们共商人才选拔之事。大臣们见皇帝如此重视人才,也纷纷举荐贤能。一位出身贫寒的年轻官员,因政绩斐然且清正廉洁,被李肃破格提拔。他感恩戴德,誓言忠心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