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李善的其他类型小说《农场主:本宰相不参与宫斗了全局》,由网络作家“唐唐小可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可种了许多年地,最多混个温饱,压根攒不下几个钱来,更别提发家致富了。那种事,连影都没有!若是碰到天灾,田里粮食欠收,就只能委屈肚子了。综上所述,一些人心里,不是不想换个活法,让自己过得体面点,但苦于没有机会。而今天的榜文,的确让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常言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机会再小,不试试怎么知道呢?何况,县太爷大发善心,肯借钱给他们做生意,而且不要利息......听上去,似乎不错啊!没准,他们这些穷苦百姓,真有咸鱼翻身的一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有想法兼胆子大的,已经举步走向县衙,去打探消息是佛可靠了。内心犹豫的人,则立即返回家中,打算和父母妻儿商议下,看要不要赌一把。剩下的,都是来瞧热闹的。见人走的差不多了,便各自散去......
《农场主:本宰相不参与宫斗了全局》精彩片段
可种了许多年地,最多混个温饱,压根攒不下几个钱来,更别提发家致富了。
那种事,连影都没有!
若是碰到天灾,田里粮食欠收,就只能委屈肚子了。
综上所述,一些人心里,不是不想换个活法,让自己过得体面点,但苦于没有机会。
而今天的榜文,的确让他们看到了一线希望。
常言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机会再小,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何况,县太爷大发善心,肯借钱给他们做生意,而且不要利息......
听上去,似乎不错啊!
没准,他们这些穷苦百姓,真有咸鱼翻身的一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有想法兼胆子大的,已经举步走向县衙,去打探消息是佛可靠了。
内心犹豫的人,则立即返回家中,打算和父母妻儿商议下,看要不要赌一把。
剩下的,都是来瞧热闹的。
见人走的差不多了,便各自散去......
同一时间。
与定远相邻的几个县,莫名其妙的来了些生面孔。
他们有的装作算命的先生,看病的郎中,沿街叫卖的商贩,专往酒馆、茶楼等人多的去处聚集。
“喂,你们听说了没?”
“定远县新来了一位县令,好像很重视商贾,颁布了诸多利好政策,真是年少有为啊!”
“是啊,我也有所耳闻!”
“生意人去了,简直是如鱼得水,赚得更多呢!”
没错!
这些大肆宣扬的,就是李芳派出的人形肉喇叭。
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把别处的富商吸引来。
在这个消息闭塞,通话基本靠吼的时代,一传十、十传百,不愁没人知道。
果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消息传到那些生意人耳中,立马动了念头。
对他们而言,去了定远,似乎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
另一边,京城。
近来,胡惟庸与杨宪的矛盾愈演愈烈,已然进入白热化。
双方互相攻讦,不死不休。
每天的早朝,都会演变成激烈的口水对喷。
甚至,如果朱元璋允许,他们恨不得打一架。
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何况,杨宪的行为愈发嚣张跋扈,丝毫不知收敛。
不仅到处拉帮结派,党同伐异,把朝廷变成自己的一言堂,呼风唤雨。
但凡与他意见相悖的同僚,都会被他的爪牙群起而攻,落得个罢官免职,死于非命的下场。
上个月,以滥言蛊惑,居心叵测的罪名,将御史刘炳斩首示众,想借机立威。
随即,又将染血的刀锋,对准了中书参政汪广阳。
一系列无法无天的举措,让朱元璋忍无可忍,怒气值来到了爆发的临界点。
这天朝会,户部尚书吕昶做好了舍命一搏的准备,把官帽捧在怀中,大义凛然地站了出来。
旋即,用极其激烈的言辞,把杨宪的罪证当众揭发,条条陈奏。
如果说胡惟庸一派,是为了个人私欲,才向杨宪发起挑战。
那么,这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家,就是单纯瞧不上杨宪的为官以及人品,誓不与此贼同殿称臣。
大丈夫死则死矣,有何可惧?
豁出去,拼了!
只见他走到朝堂中间,扑通跪倒。
“陛下,杨宪乃是朝中祸害,罪不容诛!”
“自到任中书省以来,到处安插党羽,拉拢亲信,种种行径,岂是臣子所为?”
“不仅如此,杨宪其人阴险歹毒,谁不服从他的号令,就会被罗织罪名,蒙冤下狱,甚至死于非命!”
“上个月,在午门外被斩的刘炳,就是最好的佐证。”
“陛下,如果继续放任此贼胡作非为,不予追究,我大明迟早要日月无光,国将不国啊!”
“装进背篓,全部带走!”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回到家,李善长迫不及待的让人取来杆秤,将土豆分批称重,并耐心等待最终结果......
过了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负责管账的先生飞快地拨弄着算盘。
随着数字逐渐增加,额头渗出的汗珠也愈发明显。
“老爷,这些一共是3225斤!”
轰——!
李善长脑袋一炸,激动的差点晕过去。
他记得,当初种下时,总数是225株。
而土豆的单产,每株大约在3-5斤左右,上下徘徊。
通过简单的心算便不难得出结论。
这批优质土豆的单株产量,平均大约15斤,是普通的三倍有余。
可喜可贺!
有了它,还愁无法救济天下百姓,芸芸众生?
但此情此景,发自内心感到高兴的,只有李善长一个人而已。
因为,别人压根不知道土豆能用来干什么,更不知道他为什么笑个不停。
终于,李芳忍不住站了出来,想要问个究竟。
“爹,您还没告诉我们,这个叫土豆的东西,到底有何用处?”
“总不能让大家白忙一早晨吧?”
话音刚落,李善长马上给了他个白眼,破口大骂。
“你个蠢材!”
“平时要你多读点书,涨涨知识,全当耳旁风了,居然连这么简单的事都看不出!”
“土里种出来的,当然是能吃的东西了!”
这番话,宛如平地惊雷,顿时掀起了一阵惊呼声。
“什么!”
“看上去其貌不扬的家伙,竟然能吃?”
“咱们都是第一次见,老爷是怎么知道的?”
“你放屁!”
“老爷是做过宰相的人,通读经史,博学多才,知道的肯定比咱们多啊!”
“不过,如果这东西真的能吃,那可就......”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土豆,只种了区区二百多株,就能产出几千斤。
这说明了什么?
千百年来,无论朝代更迭,兴亡衰败,全天下的升斗小民,能完完全全吃饱,丰衣足食的盛世,根本没有多少。
也就两汉的文景、昭宣,唐朝的贞观年间,勉强能算得上。
其余大多数时间,不是皇帝昏庸无道,吏治腐败,贪污横行,以及天灾人祸等等,足以让百姓饥寒交迫,不得安宁。
即使排除这些,还有一重要因素。
那就是,粮食产量太低。
以常见的水稻为例,自从宋朝将占城稻引入中原,一亩也就能产出三百多斤,何况从前?
所以,吃饱肚子,一直是华夏子民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随着土豆的到来,似乎会将梦想变为现实!
“老爷,这......这是真的吗?”
待到议论之声平息,一个小丫鬟强忍着强烈的心跳,难以置信的问道。
见有些人依旧不信,李善长干脆利落的点了下头,表明自己所言非虚,童叟无欺。
“当然是真的!”
“我有必要骗你们吗?”
“再说了,怀疑我骗你们之前,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被骗的价值!”
此话一出,这些人的神情,才从将信将疑发生转变。
的确,自家老爷可是做过宰相的人,见过大世面,没必要对他们扯谎。
只有李芳那小子,心里满怀着怨气,将脑袋偏到一旁,以示将自己的观点坚持到底,绝不同流合污。
他认为,这种不曾见过的东西,连有毒没毒都不知道,怎么能吃进肚子里?
万一死了,算谁的?
“也罢,本老爷就亲自下厨,做几道好菜......”
“让你们小刀喇屁股,开开眼!”
“保证吃了以后,个个食欲大开,直流口水!”
说着同时,李善长弯下腰,捡了二三十个土豆,嘴里哼着小曲,走进厨房。
“爹,你好糊涂啊!”
“京城里富贵如云,繁华似锦,多少人想在此扎根都没机会呢!”
“守着块风水宝地,干嘛非要回老家去?”
李祺苦口婆心的劝着,做弟弟的,也在一旁附和。
“没错,您是开国功臣,又是当朝宰相,这样的权势地位,荣华富贵,怎么能随便放弃?”
“到头来,白白便宜了别人。”
“而且,我们都指望着您,希望将来在仕途上顺风顺水,能有一番作为呢。”
见这两个小子油盐不进,嘴上还振振有词,说得头头是道。
李善眉头一皱,根本不惯着。
“你们懂个什么?”
“只想着贪恋虚荣富贵,鼠目寸光!”
“朝堂上的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岂是你们看到的那样?”
“稍不留神,随时都会招来灾祸,身败名裂!”
停了一停,他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咱虽然不做官了,但这些年攒下的积蓄,足够后半生衣食无忧了!”
“等回到老家,爹给你们每人盖一座大宅子,每天吃喝玩乐,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好吗?”
“朝堂上的是是非非,让别人操心去吧!”
说了这么多,兄弟俩算看出来了。
老爹的心意已决,不可能如他们所愿,回去继续做丞相了。
心中则暗自鄙夷。
“哼!”
“果然人越老,胆子越小,看来是指望不上喽!”
事已至此,为了保住眼下的生活,更为了将来着想,他们开始自行寻找出路。
“爹,您辞去了丞相,退出朝堂,无非是想安享安度晚年而已。”
“既然是养老,在哪里不都一样,干嘛回老家?”
“那块地,能长出金子还是银子?”
“实在不行,要回你自己回去,我们俩想留下来,凭自己的本事,另谋发展......”
不料,看似不错的提议,立即遭到了李善的否决。
直接摆出了严父的面孔,厉声呵斥道。
“你们休想!”
“这间院子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得跟我走!”
“谁敢有不同意见,到时我就把他打晕,用绳子捆了,扔到马车上!”
话虽如此,但心里想的却是。
开玩笑!
老子完美无缺的计划,怎么能毁在你们手上!
万一有人留下,仗着自己是前宰相的儿子,欺行霸市,惹是生非,迟早会连累到我!
别忘了,朱元璋正愁没机会清理功臣勋贵呢,可不能让他抓到把柄。
老子岂又会让得逞?
但李祺仿佛并不死心,拉着弟弟手,鼓足勇气,还想再抗争一下。
“爹,您也太不通情理了!”
“我和弟弟都长大了,凡事有自己的主张。”
“无非是想借着您的余威,奔个前程,也好光宗耀祖!”
“您不帮我们也就罢了,凭什么硬逼我们回去?”
没等说完,李善板着张脸,飞快地撸起袖子,用足了力气,上去就是一巴掌。
“凭什么!”
“就凭我是你爹!”
“你们两个小兔崽子,毛还没长齐,就学会顶嘴了,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今天,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别跑!”
一看要遭受皮肉之苦,兄弟俩刚才的气势荡然无存。
顾不上别的,立马抱头鼠窜,撒丫子开溜......
......
同时。
搬家工作还在继续。
很快,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
如此大张旗鼓的举动,自然逃不过那些开国勋贵的眼睛。
私底下议论纷纷,内心无比困惑。
觉得没这个必要。
毕竟,他们可是大明的开国功臣,都曾跟着朱元璋宵衣旰食,出生入死。
历经千辛万苦才打下的江山,总算是熬到封侯拜将,出人头地了。
就该趁着机会,尽情的享受。
他们尚且如此,何况李善长这位元老级人物?
即便辞去了丞相之职,以他的级别和地位,也可以留在京城,安度余生啊。
干嘛非要走呢?
但他们并不知道,眼前的富贵,只是过眼云烟,终究会化作梦幻泡影。
按照朱元璋外宽内忌,杀伐果断的性格,又对权力有着绝对的掌控欲,迟早会对功臣展开清洗。
屠刀已经高高举起,只看何时落下!
就当所有人期盼着未来的美好生活,而沾沾自喜时,刘伯温还算比较清醒的一个。
得知和自己斗了多年的老伙计,即将抽身上岸,远离朝堂。
他也心有灵犀,开始为自己谋划退路。
回到府里,立马写了封奏书,送进宫中......
可惜,事与愿违!
朱元璋看过之后,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那张原本不算难看的脸,也变得扭曲阴鸷,眼神有如刀子般锐利。
因为,从大明建立那天起,他就没想放过这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青田先生。
如果说,李善长是大明的萧何。
那刘伯温的智慧,足以比肩汉初的谋圣,张子房。
世上,很少有人能看穿他的心思,但他却常能看出别人在想什么。
刘伯温的可怕之处,不在于能上阵杀敌,手撕敌方将领。
而是无穷无尽的谋略,和精于算计的脑袋。
这种人,往往防不胜防!
即使朱元璋本人,也畏惧三分,不敢让他脱离自己的掌控......
回想当年,小明王被张士诚的大军围困,城中兵少将弱,粮草不济,随时都会有破城的危险。
不得已,连夜派出使者,向同为红巾军的朱元璋求救。
就在此时,意见发生了分歧。
朱元璋认为小明王是义军首领,应当星夜发兵,火速驰援。
可刘伯温却不让救,主张隔岸观火,等待时机。
这件事,让两人逐渐产生嫌隙,貌合神离。
朱元璋那本就不算宽广的心胸,更是像被扎了根刺,难以根除。
试想一下。
如果,某天他马失前蹄,落到小明王的下场,刘伯温会不会故技重施,产生不该有的念头呢?
因此,每当午夜梦回的时候,朱元璋都想狠狠心,一劳永逸,铲除后患。
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故而暂且忍耐。
如今,正是大明国力上升的关键期,自然不会放任刘伯温离开京城,回家养老。
想都别想!
“既然不听良言相劝,那为父也略懂一些拳脚......别跑!”
一时间,院子里上窜下跳,鸡犬不宁。
只有李芳抱着脑袋,叫苦不迭。
他既不能还手,也不敢还手,唯有东躲西藏,尽量免受皮肉之苦。
自程朱理学兴起,为了遵从圣人教化,约束天下,朝廷对孝道有着近乎严格的要求。
若子女与父母发生矛盾争执,晚辈不能动手殴打,甚至被迫还击都不行。
如果没能忍住,那就是大不孝之罪。
放心,应该不会坐牢的。
因为一般情况下......直接死刑起步!
大明律法中明文规定:
凡子孙殴打祖父母、父母;及妻妾殴打夫之祖父母、父母者,皆斩!
最终,在‘爱’的关怀下,李芳不得不做出明智之选。
“爹,你别打了!”
“我去......去还不行嘛!”
李善微微一笑,收起了棍棒拳脚。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赶紧的,快去快回!”
目送李芳带人出门后,他自己倒落个清闲。
立马把小妾们叫了起来,摆上麻将,展开了每天必不可少的荒淫游戏......
“韩国公在家吗?”
“陛下有旨意,速速出门迎接!”
午后,一队鲜衣怒马的人来到了定远县,神情肃穆,仪态庄严。
当下人赶来禀报,李善马上重整衣冠,带着全院几十口人列队等候。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韩国公德高望重,于国有功,且其膝下二子恪守孝道,素有贤名,理当为社稷出力,为国家分忧......”
“而今,朝堂上下,正直用人之际,朕特封李芳为定远县令,官居七品!”
“.......钦此!”
当拖着绵柔细长的嗓音宣读完圣旨,领头的太监上前一步,露出了颇具意味的笑容。
“韩国公,令郎高就,可喜可贺啊!”
“您快领旨谢恩吧!”
李善闻言,立马说了句。
“谢陛下隆恩,老臣万死难报!”
同时,心中暗暗猜想。
看来是送到京城的土豆起了作用,让老朱龙颜大悦。
虽然圣旨中只字未提,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李芳白白得了县令,多半要归功于此了。
随即,他投桃报李,命人取来五十两雪花纹银,交到了传旨的太监手上。
连那些随行的宫中侍卫,也都人人有份。
在古代,这种事没什么见不得人的的,不必藏着掖着。
儒林外史中,穷书生范进才考了个举人,还不是官呢,自家就要给衙门送信报喜的公差发赏钱。
属于约定成俗了都!
要是一毛不拔,传出去会让人笑死。
“小公公,一路颠簸,辛苦了。”
“这点银子不成心意,回去和兄弟们喝杯酒吧。”
见状,传旨的太监脸上眉开眼笑,口中却连连推辞,不敢领受。
“韩国公,您何必见外?”
“咱家是封了皇帝的旨意,公事公办,怎么好让您破费呢?”
“快拿回去,拿回去......”
“实不相瞒,陛下并没有忘了您,嘴上时常念叨着呢。”
话虽如此,心里可高兴的不行。
心想,到底是做过宰相的人,心明眼亮,懂得礼尚往来。
以后若有机会,不妨多打交道。
“......”
一番拉扯下来,小太监拿了银子,欢欢喜喜的回去复命了。
而李善笑了笑,觉得并没吃亏。
明年,他的大儿子就要迎娶公主,到京城做驸马了。
到了那,少不了要和宫里人打交道。
花几个小钱,提前铺平道路,总没坏处.......
傍晚,李芳满身疲惫的回来了,累了一天,自然对老爹抱有不小的怨气。
可看到桌上的圣旨,立马换了副嘴脸,连忙上前讨好。
“爹,是不是皇帝要请你回去当官,恢复原职?”
视线一转,来到京城。
大约黎明时分,一名锦衣卫千户来到朱元璋面前,送上了最新情报。
“陛下,韩国公自从返回定远老家后,买房置地,安分守己,没有任何反常之举。”
“前些日子,还带领一家老小下田务农,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
说着同时,这位千户的脸上闪过了一丝波动,竟好似有些羡慕。
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
瞧瞧人家!
作为开国勋贵,功成名就,又与陛下有着莫逆之交,高官厚禄,已然在手......
可却仍旧视功名如粪土,视富贵若等闲。
不仅主动辞官,及早离开了令常人眼红的名利场,从波云诡谲的政治漩涡中抽身而退,平稳着陆。
况且,回到老家后,便开始置办产业,躬耕农亩,过起了平平淡淡的小日子,安享田园时光。
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古情怀。
宁静致远,怡然自乐!
再看看自己,那简直没法比!
接了个锦衣卫千户的破差事,虽然利用职务之便,能够上达天听,隔三差五的出入皇宫。
在别人眼里,这似乎是天大的荣耀,可喜可贺。
但却过着整天风里来雨里去,东奔西走,行踪飘忽不定的日子。
仔细算下来,都不记得多久没和家中的父母妻儿了。
为了这条毫无价值的消息,他硬是骑上快马飞奔,一天一夜跑了二百里路,分秒必争,才完成任务。
一路上风餐露宿,屁股差点没颠飞了!
唉......
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就这些?”
“没有别的了?”
坐在龙书案前,朱元璋反反复复,把奏疏看了四五遍,才抬头询问,眼神中闪烁着莫名的意味。
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跟随自己多年的老伙计,居然真的卸下朝廷重担,不问世事,甘心回家养老去了。
不是不信,而是难以置信!
因为,常人对权力等世俗之物看得重如泰山,一旦握在手里,绝不肯轻易放下。
别说主动割舍,就算被旁人夺走,都比心脏被捅一刀还疼。
千百年来,皆是如此!
比如:现在让他退位让贤,带着老婆孩子隐居深山,做回当初那个朱重八,返璞归真,将多年来的辛苦打拼付诸流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想都不要想!
不仅他要做皇帝,他的嫡系子孙,也要成为大明江山的掌舵人,享受荣华富贵,口含天宪带来的快乐。
最不济,都要外放出京,做个藩王。
每年按规定领一份俸禄,保证吃喝不愁,潇洒快活!
“陛下,真的只有这些!”
“卑职带人严密监视韩国公一家,昼夜轮流,除了日常生活,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劲的。”
面对朱元璋的质询,这名锦衣卫千户一口咬定,并躬身作答。
他甚至怀疑,为这鸡毛蒜皮的事,就跑了二百里路,究竟值不值?
没办法,谁让他指着差事养家吃饭呢!
要是有钱,早他娘不伺候了!
“行了,你先下去吧!”
“回去继续监视,不得有误!”
得到确认,做出了进一步安排后,朱元璋摆了下手,示意那名千户可以走了。
随着肩膀一松,胸中长长的吐出口气。
这下,总算是放心了!
不由得感叹一声。
“老伙计,你倒是会躲清闲啊!”
“把咱一个人扔在这儿,自己遁出俗世,逍遥快活去了!”
“真想把你抓回来,蹲在朝廷里受罪!”
嘴上嘟囔了一通,朱元璋有些哭笑不得。
想想自己的老伙计,能舍弃功名富贵,走得潇潇洒洒。
再看朝堂上如今得势的两位,左丞相杨宪,右丞相胡惟庸他们,顿时高下立判!
自从上任以来,杨宪那家伙,就像天上的云彩,整个人都飘了!
到处安插亲信,培植私人势力,在朝上吆五喝六,以老大自居。
谁敢不和他一条心,或者提出质疑反对,立马就会遭到打压排挤,降职丢官......
而胡惟庸,也没有表面上那么安分。
听说,最近正四处奔走,拉拢与自己有交情的官员,准备暗中蓄力,反戈一击,试图把杨宪整垮,自己上位。
这几日,已初见端倪!
每天一上早朝,双方的爪牙就水火不容,蠢蠢欲动,连空气中都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
而且,矛盾正逐渐上升,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
只是,对这群不让人省心的跳梁小丑,朱元璋几乎不闻不问,一点没放在心上。
所谓不图小利,必有大谋!
他准备先隔岸观火,放任两派的言行举止。
等斗得两败俱伤,时机成熟之际,再雷厉风行的出手,务求一网打尽!
想到这些,朱元璋收回思绪,又开始怀念自己的老伙计来。
多好的臣子啊,怎么就走了呢?
但不知道的是,他口中的老伙计,正醉生梦死,乐在其中呢!
再有几天,都快把他忘了!
......
目光回到定远。
李善长完成了系统派发的任务后,又把奖励的优质土豆种下,坐等丰收。
除了偶尔派人照看一下,又变得无所事事......
这天,他突发奇想,打算搞一点消遣,丰富下枯燥的业余生活。
毕竟,即使古代再好,娱乐项目的确是严重短板。
思前想后,除了那些过于超前,目前无法实现的,只有一种众所周知,老少咸宜的休闲方式最符合当下。
没错,就是打麻将!
有些地方,称之为砌长城......
每到冬天,农闲时节,乡下人三五成群的凑到一起,就脱掉外套,摆开阵势,玩得热火朝天。
红中五饼,二条八万的,绝对是居家休闲的必备项目。
几圈走下来,保证啥烦心事都没了。
当然,输了可能会更闹心!
有了这个念头后,他便开始物色起制作材料。
除去硝化纤维,和有机玻璃这些高科技合成物外,比较特殊的麻将,还有玉石、象牙、牛角一类的高端货,造价相当昂贵。
李善长一向主张,钱要花在刀把上......啊呸.,是刀刃上!
不想当这个冤大头。
麻将而已,管它什么材料呢,能用就行了!
最终,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物美价廉的竹子来替代,并按照脑海中的记忆,逐一复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