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标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这个大明不一般朱标朱元璋大结局》,由网络作家“四王爷,”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这是一个通病,这是一个历朝历代都会有的通病!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而这些人总能变着法的,不交税不纳粮,他们越富国朝就越穷,最后朝廷穷的养不起兵了,他们就会想别的法子去伺候新主子,反正铁打的世家流水的朝廷,又能怎样呢!?”朱标侃侃而谈,听的屋内的宋濂和屋外的朱元璋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倒不是朱标分析的没有道理,就是因为太有道理了,才让这两拨人极其无奈。窗外忽然响起了一道威严的声音。“那咱就把所有的门阀世家,刀刀斩尽,个个不留,这大明天下是不是就可以千秋万代了?”嘶………宋濂等人浑身都是鸡皮疙瘩,赶紧跪地,口中高呼:“吾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老朱淡淡的扫了他们一眼说道:“哪有皇帝能活到万岁?如果开国皇帝都能活万岁,这天下还在...
《这个大明不一般朱标朱元璋大结局》精彩片段
“这是一个通病,这是一个历朝历代都会有的通病!土地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而这些人总能变着法的,不交税不纳粮,他们越富国朝就越穷,最后朝廷穷的养不起兵了,他们就会想别的法子去伺候新主子,反正铁打的世家流水的朝廷,又能怎样呢!?”
朱标侃侃而谈,听的屋内的宋濂和屋外的朱元璋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倒不是朱标分析的没有道理,就是因为太有道理了,才让这两拨人极其无奈。
窗外忽然响起了一道威严的声音。
“那咱就把所有的门阀世家,刀刀斩尽,个个不留,这大明天下是不是就可以千秋万代了?”
嘶………
宋濂等人浑身都是鸡皮疙瘩,赶紧跪地,口中高呼:“吾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老朱淡淡的扫了他们一眼说道:
“哪有皇帝能活到万岁?如果开国皇帝都能活万岁,这天下还在祖龙的治下呢!”
“…………”
宋濂等人一脸尴尬,趴在地上也不敢抬头,毕竟皇帝老子没有说平身,你仰面视君那就是大不敬,以老朱现在的心情儿,肯定会在小本本上给你记你一笔。
这老朱心里有事儿,也懒得和他们计较,淡淡的挥了一下手说道:“都退下吧!”
几个加起来都好几百岁的大学士,在东宫吓得腿发软,回家就集体告病,纷纷闭门谢客,暗地里则疯狂抛售这几年积攒下来的田产土地。
而此时此刻的景仁宫,太子爷和皇爷正在大眼儿瞪小眼儿………
老朱有点抓耳挠腮,破天荒的亲自给朱标满上了一杯茶水,便急急忙忙的问道:
“标儿!你跟咱接着说,老子就要看看你的小脑袋瓜里装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朱标小心翼翼的接过了老朱给倒的茶,连连作揖拜谢,毕竟在这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年代,特别是在皇家,比如老爱家,父皇能给太子倒一杯茶水,太子都应该把头磕破,然后拿回家供上………
可是对于朱标的客气,老朱可并不领情,当下毫不客气的说道:
“别他娘的和你老子玩那些虚的,现在没有皇帝和太子,只有朱家的父子爷们儿,我可告诉你啊,少和你爹我扔书篓子!”
老朱说罢顿了顿,忽然面露杀机!
“标儿!你和咱说实话,你是不是也想不出来什么好办法,是不是这件事就只能杀!”
朱标竟然一时被老朱的气势所摄,没反应过来。
看到朱标如此,老朱叹了口气说道:“也不能怪你!你老子这么多年摸爬滚打,刀头舔血都想不出好办法,何况你一个二十来岁的娃娃!
这样吧,再过几天,你就带着虎威虎贲,两支兵马回中都演武!若没有父皇的诏令,你不许回应天来!”
朱标狠狠的打了一个冷颤!
心中顿时明白了老朱的意思,这哪是让他回中都演武,分明是老朱要抡刀子杀人了,而且这次杀的一定非常多,怕有动荡,或者狗急跳墙!让朱标带着老朱自己最为精锐嫡系的淮西军团回凤阳避风头!
朱标一把拽住了老朱的袖子,着急的说道:
“爹!您别着急,儿子不是想不出来,你听我慢慢说呀!”
朱标能不着急吗?以老朱的尿性来说,听了朱标这么一番话,他老人家还不得把洪武四大案合在一起?到时候当官的都杀干净了,武臣勋贵也剩不了几个,而且这时候,国朝四方危机,谁给他们老朱家办事儿呢?
“嗯??那标儿你说!”
老朱一屁股坐在朱标的宝座上,顺手把他自己给朱标倒的茶水一饮而尽……
朱标也不客气,拖过来一个凳子,一屁股坐下,开始侃侃而谈。
“这第一条,便是改变税法!”
“官绅一体纳粮!官绅一体当差!税收面前人人平等,征收商税!废除人头税和其他杂七杂八的赋税,只留取土地税,田地多就多纳税,田地少就少纳税,没有田地的破落户就不用纳税!”
“这人头税真是古今第一大弊政!早就该废除了!”
“标儿这话有点有失公允吧?咱这个人头税收的可是比前朝少太多了!对百姓也不是什么负担?怎么就成弊政了呢?”
老朱多少有点儿不高兴,因为明朝开国,所有的税法都是他主持修订下来的。
“爹,这事你得这么想!”
朱标也开始放飞自我了,当下毫不留情的怼了回去。
“开垦荒地需要什么?抵御北元需要什么?修筑长城又需要什么?纳粮当差又需要什么?一句话都是一个“人”字!
没人什么都干不了,儿子也承认,现在的人丁税收的确实低,但是对于百姓来说,这笔钱也绝对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穷苦的地方,或者灾荒之年,百姓们交不起人丁税,就淹死刚生下来的婴儿,特别是女婴,稍微有点儿灾荒年!路边的壕沟里都能看见死孩子!爹是从乱世一路走过来的,不会不知道吧!”
“只有取消人丁税,老百姓才能放开了生孩子,有了人口,才能开垦荒地,才能收上更多的农税,地多了均摊到每一亩的税自然就会变少,百姓的手里才能有余钱,不至于稍微有点灾荒就投入士家卖身为奴!”
老朱打断了朱标,开口说道:
“可是标儿你有没有想过?”
“大明的地终究是有限,依你这么个弄法,五十年之内大明确实可以越发富强!但是长此以往,还会出现你说过的那种情况,那就是地不够用,地不够分,刚下来的新粮养不活人,怎么办!?”
“这事,儿自然有法子!”
朱标胸有成竹地回复道:
“自然是要增加生产力,什么是增加生产力呢,简单的说就是增加粮食产量,假如一亩土地能产出二十石粮食!那么我大明天下岂有饿殍啊?”
“哼哼,”
老朱用鼻孔扫了一眼朱标,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你个臭小子就是享福享出罪过来了!你种过地吗?你知道丰年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三四石!农民就要烧高香了!!
“可是儿臣曾经听海外商人说过,南洋稻米一年三熟!!!”
啥!!!!
太子殿下来学堂读书,可和其他的龙子龙孙不一样,其他的龙子龙孙要对老师们行师徒礼,老师们受礼后,再还以君臣礼就可以了!
可是太子作为储君来说,可没有师徒礼这么一说,天地君亲师,君权只在天地之后!
门口宋濂带着方孝儒,齐泰,刘三吾等人,还有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已经在跪迎。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快快请起!宋师安好,几位师傅安好!几位弟弟也快快起身。”
几位文化课点满,政治课有点不合格,军事课零分的老师们,也纷纷谢过后平身。
其实历史上来说,这几个人怂恿朱允炆削藩,也不完全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谁知道那倒霉孩子能把一手王炸打成了四带二呢……
就现在来说,这几个人无论从声望上来说,还是从真才实学上来说,都是大明初期的顶尖人物,老朱虽然出身草莽,但是得了天下以后,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极其上心的。
特别是素质教育,朱元璋的所有皇子,在就藩之前,都要一次或者多次的去民间体验生活,最远的一次,老朱要求所有的皇子们,布衣草鞋,从应天皇宫一直走到中都凤阳,重新走一遍老朱的起兵之路,看一看天下苍生的生活疾苦,让皇子们知道父辈创业之艰辛!
皇子们一路走来,虽然有人暗中保护,但是吃不饱穿不暖却是家常便饭,基本天天如此,这可比后世的什么变形记要真实多了。
“太子殿下,咱们今天研习些什么?”
宋濂首先开口问道。
其实朱标已经快到了出师的年纪了,只不过这件事情需要得到老朱的首肯,老朱不吱声,这研经日讲就一日不能停。
“今日便研习武事吧!”
朱标现在满脑子都是搞钱,钱搞到手之后,就开始大肆发展军备,首先要把东北的黑土地弄到手,这黑土地全世界就有三块,在后世也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地。
听到朱标这话,宋濂暗自皱了皱眉:
“在他的心目当中,朱标是一个文治重要于武功的储君,开国皇帝自然是武功鼎盛,可是伴随而来的就是国家满目疮痍,如果二代皇帝还是喜欢用兵,那可不一定是国家的福分了。”
朱标说完以后,也没有管宋濂的反应,径直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按照前世的习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上课用品,也就是笔墨纸砚。
“嘿……这太子爷的待遇果然是高,连用的毛笔都是玉杆镶金,奢华异常啊………”
而讲台上的宋濂,也拉开架势开始授课。
先是对讲台下的几个龙子行了一礼,又接着慢慢的说道:
“今日应太子殿下之邀,讲授武事,那么今日的研经日讲,便说古秦国和古赵国的长平之战!”
咳咳………
“长平之战,发生在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在长平爆发了华夏史上的旷世之战!”
“从秦国出兵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五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尽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四十五万之巨!”
…………………
朱标还真没想到,这宋濂虽然是文臣,但讲起长平之战,也是绘声绘色,对于这场大战的理解,和排兵布阵的手法,也是如数家珍。
“陛下圣躬安!”
朱标和众位皇子,还有老师们,纷纷跪倒在地。
满仓看了一眼屋里,确定所有人都跪下了,才开始说道:
“朕安~”
“太子这几天重病初愈,难免心浮气躁,宋学士不必挂怀!让太子来乾清宫帮咱处理政务,咱再顺手教训教训他为宋学士出气!”
“其余皇子不敬师长,今日跪着上课!”
“钦哉………”
“臣等谢过陛下。”
满仓过来把朱标扶了起来,悄悄的说道:“皇爷那做好饭了,让您过去吃呢……”
满仓说话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宋濂听到,宋濂眼神一凝,心中已经明白了老朱的用意。
偷偷叹了口气。
“原来皇上和太子想到一起去了,这是在给我这个老臣留情面呀,看来以后我这个太子太傅就是一个虚衔了……”
“太子起驾!”
李景隆扯着脖子吆喝了一声。
太子仪仗赶往乾清宫,两个身强力壮的太监走在仪仗的最前边,手持静鞭,抽打地面,发出啪啪的声音。
那些皇宫夹道中负责打扫的宫人,太监,听到这个声音,马上面对红色的宫墙跪倒。
他们是没有资格面见储君的。
小半个时辰,朱标才到了老朱的乾清宫,没等通报完毕,朱标就进了宫门。
远远看见老朱。
御案上奏折堆积如山,老朱一本一本的仔细阅读,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咬牙切齿,时而面带笑容,忽然又破口大骂,这当皇帝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拥有全天下,但是全天下的重量也要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昏君还好,明君就没有几个不积劳成疾的。
他娘的,这河南布政史就应该千刀万剐,年年要银子修河堤,朝廷年年都给,修来修去,两天的暴雨就给冲塌了,十一个县的百姓流离失所,真是该杀!
老朱看到朱标进来,顺手把奏折扔给了过去:
“标儿你看看,咱该咋办?!”
老朱骂人的声音中气十足。
朱标也捡过奏折,一目十行的看着,是河南巡查御史的奏折,开封府下辖的祥符县、陈留县、杞县、通许县、太康县、尉氏县、洧川县、鄢陵县、扶沟县、中牟县、阳武县!11县皆有黄泛区,布政使镇灾不利,险些激起民变。
朱标心里还没有个章程,就又听见老朱在愤怒的咆哮:
今晚的东宫格外的安静。
苟宝像个泥菩萨一样杵在太子爷的门口,谁也不让进,连他平时巴结的晴儿和贞贤都没有面子………
朱标从奉天殿回来之后,就把自己关在了书房,整理外出赈灾需要准备的事宜,虽然老朱给的本钱堪称豪华,已经足够打一场小型战争了,但小心无大错,朱标可不想自己阴沟翻船。
而且毕竟是杀猪盘在大明的第一次操作,朱标的计划还是很缜密的,等那些个商人和士绅一落了套,他朱标就是整个大明朝最富有的男人。
吕氏小心的捧着一只木盆,里边是满满的药浴,慢慢朝朱标的书房而去,晴儿和贞贤各拎着一把装热水的铜壶,在后边悄悄的跟着。
苟宝远远的看见吕氏前来,脸色难看,朱标给他的命令是谁也不许进来,但是一看侧妃娘娘这架势,今天不进去肯定是不行了,如果硬拦的话,他以后在东宫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周围的宫人,也都和人精似的,远远的躲开了苟宝,这位东宫大总管可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主,离他远点儿总归是好的。
眼看着吕氏越来越近,苟宝也越来越着急……
这时茶水房里忽然出来了一个小宫女,端着朱标要的茶水,急匆匆的往书房里边走。
苟宝灵机一动,悄悄的使了个绊子,小丫头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小手被热茶烫的通红,嘴唇咬的发白也不敢出声,但是摔碎茶杯的声音早已经引起了朱标的注意。
“怎么回事?!”
朱标刚好也完事儿了,听到门口有动静就出来看看,小丫头正在手忙脚乱的捡着碎瓷片,看到朱标出来了脸都吓白了,求助的眼神左右看看,也没有一个人上来帮她……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
小丫头刚进宫不久,也没人教过她,遇见这种事情该怎么办,也就只能匍匐在地上,一个劲儿的认错。
死丫头还不给太子爷磕头!那茶盏比你命都金贵!
苟宝也“慌忙”跪下。
“太子爷息怒,小丫头刚进宫门,不懂事儿……”
“不就是一个茶盏吗?下次注意就好了。”
朱标作为一个现代优秀青年,自然是不可能难为她们,挥挥手,示意她们下去!
“殿下,殿下………”
“侧妃娘娘来了。”苟宝轻声细语
“呃……”
朱标这才注意到,已经快走到门口的吕氏三女。
“吕氏你怎么来了?”
说实话,朱标对吕氏并没有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在身体上他和吕氏是头婚,但是在精神上他和吕氏却是二婚……
“殿下上了一天的朝,回东宫也是忙于案牍,臣妾特意准备了药浴,臣妾的母亲说用这个方子泡脚最是解乏呢。”
吕氏是严格意义上的江南美女,说话的声音软软乎乎,让人提不起恶意来。
“要不咱爷俩今天晚上出宫吃点儿?”
朱标到底儿是没有挨揍,但是这个消息马皇后知道了,老朱今天晚上够呛能消停……
所以干脆和自己的亲儿子提议出宫吃点东西。
朱标也是强忍笑意地说道:“自然是全听爹的…”
“对对对。”
老朱一通小鸡啄米。
“徐兴祖那黑心厨子做出来的膳食,天天基本上都是一个味,今天咱爷俩也出宫尝一尝,咱们大明百姓的吃食,与民同乐吗………”
话说明初的时候,皇帝和皇子们吃的东西还真不是那么太好吃,因为洪武大帝,朱元璋本人,十分信奉毒从口入的原则,在位期间,他难为过皇亲国戚,难为过满朝勋贵,也难为过世家豪族,但是唯独没有难为过自己的厨子和剃头匠。
甚至有一回,朱元璋的三儿子晋王朱棡,因为饮食不合口味,鞭打了厨子,被朱元璋发严旨斥责,并撤去了儿子的封号。
这就是朱元璋的御用厨子徐兴祖,徐兴祖的饭菜不能说是好吃,只能说是顺口味,基本上都是家常做法,浓油赤酱,大油大盐,朱元璋马上皇帝,自然是吃着不错。
但是这种家常菜,对于后宫的美人,还有未成年的龙子龙孙们来说,可就不太行了。
所以稍微有点地位的后宫美人,都会有自己独立的小厨房,娘家有势力的还会送进宫来一些精通各大菜系的厨子………
太阳还没有落山。
马皇后那边听说父子二人乐呵呵的要出宫,也就懒得计较,随他俩去了……
所以朱家父子就在景仁宫,换上了百姓的衣服,从一个侧门静悄悄的出了宫。
出了宫门还没到十步。
康茂才和汪兴祖,两个东宫侍卫头子,就悄悄的从后边跟了上来。
这两个家伙都是百战余生的猛将,就算是穿着百姓的衣服,也显得有点凶神恶煞的,身后还跟着十多个东宫的侍卫,以老朱对朱标的宠爱来说,这几个侍卫不说是千万里挑一也差不多了。
父子二人自然清楚,以他们爷俩的身份私自出宫是有点不太可能的,也没有阻止。
不一会儿,二虎和苟宝也穿上了百姓的衣服,贱次次的跟了上来。
要么老朱总是说,这紫禁城的红墙黄瓦,都不如百姓家的篱笆挡风,从父子二人换衣服开始,总共也就几盏茶的功夫,一大堆的侍卫保镖跟班太监就凑了上来。
应天大街
爷儿俩沿着长街往前,商铺林立,柴米油盐酱醋茶,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在这条街都能买得到,糖果干货等等,各种小吃的叫卖声也是不绝于耳。
甚至朱标还看到了一些色目人,在叫卖手中的琉璃器具,也有一些穿着羊皮的鞑靼人,在用生硬的汉话叫卖着自己的肉干奶酪。
再往前走,就都是一些酒肆饭庄,门外也摆着一些小摊,小摊附近摆着桌椅板凳,类似于后世的大排档,木炭炉子上架着铁板铁锅,扎个大围裙的摊主,在自己的摊子上煎炒烹炸闷溜熬炖,香气扑鼻,引人馋虫。
老朱和朱标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净是往人多的地方挤,这可吓坏了身后的一众侍卫,那手就一直揣在怀里,摸着刀把子,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掏出家伙往死里招呼……
朱标逛的也是有点累了,当下和老朱说道:
“爹,要不咱们一会儿再溜达,先找个摊子吃点东西?”
“成!今天高兴咱爷俩喝点儿!”
老朱美滋滋地四外张望。
两位主子发话了,活自然是有人干的。
康茂才瞪着牛蛋一样的眼睛,四处张望了一圈儿,看上了一个人最多的烤鸭铺子。
“老爷。”
“大少爷。”
康茂才对着两位拱了拱手说道:“前面有家烤鸭铺子不错,臣以前闲逛的时候吃过,味道不错。您看…………”
“嗯…”
老朱从鼻孔眼里喷出了一个字儿。
康茂才行礼之后,冲着背后的侍卫一努嘴儿,两个侍卫就朝着烤鸭摊子中间,最大的那一张桌子挤了过去。
不一会儿,整个摊子就被清的没有人了,一批新的客人飞速的坐在了摊子上,买酒点肉,还有人干脆从包裹里拿出果仁黄酒,围着摊子坐得了。
其中还有几个男客喝多了,不想挪地方,康茂才满脸堆笑,从怀里掏出了一锭银子和一把三棱锥子,三棱锥子的颜色有点暗红,透着一股凉气儿。
醉酒的男人则激灵灵的一下,银子也没敢要,便落荒而逃…………
老朱和朱标,慢吞吞的走到了那张大桌子前。
苟宝则像脱了缰的野狗一样,飞快的扑了上去,不知道从哪里掏出了一个丝巾,眨眼的功夫就把桌椅板凳擦了个遍。
随着老朱和朱标的落座,众侍卫也都松了口气儿,各自坐下,眼珠子乱瞟,新来的客人也是手摸怀里眼珠子乱瞟。
看到这个架势,烤鸭摊老板这种混迹市井之人,早就看出来是大人物了,没敢上前,只是站在不远处,笑呵呵的看着。
朱标冲着老板一摆手,老板就屁颠儿屁颠儿的跑了过来。
“呦……几位贵客,小店刚烤得了几只鸭子,都是咱们应天大明湖里吃活食的鸭子,那味道没谁了!”
一听这话老朱眼睛一亮:
“大明湖的鸭子,那感情好,给我们爷俩来两只,再来两碗面,大葱!”
好嘞,这位老爷您瞧好吧!!
听嘞……两只湖鸭,两碗面,两碟小菜,饶壶酒……
摊主冲着屋里唱歌似的喊了一段儿。
屋里也很快有了回音儿。
“掌柜的,您瞧好吧!”
一个看上去十二三岁的小男孩,从烤炉的最上层拿下了两只皮色枣红的鸭子,开始熟练的割片儿。
一个徐娘半老的妇人,也开始麻利的打着酒,切着小菜儿。
朱标在一旁接过话茬道:“给我这帮长随,每桌上几只鸭子,一定要让他们吃饱!”
“得嘞,小少爷您放心……”
掌柜的自然是满口答应。
周围侍卫听到这句话,都是目露感激,纷纷要起身感谢,朱标则笑着挥了挥手示意他们不要多礼。
毕竟是在宫外,众侍卫也只能作罢。
最新评论